引语
逃离地心引力,飞向广袤的宇宙,这是许多人梦想中的诗与远方。然而,即便是如此浪漫的场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屎尿屁的陪伴。
在太空的微重力条件下,液体会由于表面张力缩成水球,在太空舱里随意飘荡。在太空里这样喝水看着挺好玩,但想想如果是排泄物泄露,那画面简直不要太“漂亮”。
科普小贴士:捷列什科娃是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苏联英雄,苏联空军少将,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
怎么让宇航员在太空里大小便,一直都是航天技术中的一项难点,也正因为此,女性宇航员的出现,才比男性要晚上许多。因为男的小便非常好解决,找一个大小合适的软管就行,而女性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如果碰上更麻烦的生理期又该如何是好?本期我们就来讲讲太空厕所的发展史。
太空厕所-前苏联东方一号
在早期的航天任务中,因为发射到落地的时间很短,所以当时并没有考虑厕所问题。比如说前苏联的东方一号任务时间只有1小时48分钟,设置厕所自然没有必要。
科普小贴士:东方一号是前苏联东方计划的首要任务,也是首次载人的太空飞行任务,年4月12日发射升空
不过这还是让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犯了难。在乘车到达发射场时,加加林顿感尿意十足,但发射场地周围没有厕所。为了不耽误发射任务定好的时间,加加林只好顺着航天服的管子,朝着巴士的轮胎撒了一泡尿。
据说这在之后还成为了前苏联宇航员祈求平安的传统,临上火箭之前都要对着巴士轮子撒泡尿冲冲晦气。
太空厕所-美国水星计划
在同一时期,美国的水星计划共进行过4次载人航天任务,任务最长的一次达到了34小时19分钟。
科普小贴士:水星计划是美国的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始于年,终于年,旨在将人类送入地球轨道。
然而这时美国也没有开发出来太空厕所,所以在发射前的24个小时,宇航员就要进行饮食管理,食物只能吃低纤维好消化的“低渣食物”,想拉屎就只能憋着。
但千算万算,还是没有屎尿屁来的猛烈。美国首位宇航员阿兰·谢巴德由于等候发射时间过长而遭遇尿急,无奈之下,他只好尿在了航天服里。
太空厕所-尿液收集带的诞生
而等到美国的双子星计划和阿波罗计划时,任务时长已经大幅拉长,比如阿波罗11号从发射到返回,时长超过了个小时,而双子星8号达到了个小时。几乎两周的时间都在太空里,想让宇航员憋着显然不太现实。
于是,NASA设计了两种简易的袋子来应付差事。首先是叫做condom-likepunch的尿液收集带。它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带软管的袋子,宇航员撒完尿之后封装保存就完事。
太空厕所-粪便收集带
而相较之下,粪便收集带的设计就非常复杂了。我们可以想想,大便的形态并不固定,还有臭味和细菌,最关键的是拉完之后还要擦屁股,这个动作最好也在密封的条件下进行。
于是,这个袋子的里面还装着擦屁股用的纸巾,以及杀菌剂。袋子的侧面还有一个小指套,帮助宇航员用手指擦屁股。使用的时候,先把袋口粘在宇航员臀部,方便完了再隔着袋子打开纸巾擦屁股,使用难度非常高。
这毕竟是第一代产品,只是解决了生理需求。宇航员纷纷抱怨,说在太空上厕所是整个任务最大的挑战。每次上厕所都要脱掉宇航服,再加上操作麻烦,一个厕所上个把个小时都很正常。而太空舱地方就那么大,上个厕所都要排队等待,同伴也只能忍耐对方排出来的异味。
唐鑫源
在NASA便捷太空厕所的研究中,一位华人科学家功不可没。他叫唐鑫源,江苏无锡人。他在年出任NASA材料研究所所长,并研发出了高分子吸水树脂,解决了航天员应急排尿的需求。
而这个吸水树脂,其实就是尿不湿的前身。以前总听人说航天技术和老百姓没啥关系,要不是为了解决宇航员内急,超能吸还不侧漏的尿不湿和卫生巾也不知何时才能问世。
时至今日,这种超强尿不湿依旧是宇航服中的标配,可以保证宇航员在起飞降落、以及舱外活动等无法拖掉宇航服的时候使用。在年的时候,我国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宇航员杨利伟的航天服里也有尿不湿。
真正的太空厕所
不过,无论是收集带还是尿不湿,应对一下短期任务还凑活。如果是长年累月都有人居住使用的空间站,就必须用上真正的太空厕所了。
在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前苏联的礼炮计划以及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里,大家都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自密封收集袋。这种收集袋终于配套了专门的太空便携式马桶,由马桶座和小便收集器组成,还增加了抽吸和自密封装置。
排泄物会被抽吸自动封装在收集袋中,最后放进可以和真空环境相连的储藏箱中干燥处理。这些收集袋可以通过返回舱带回地面,也可以直接抛进大气层中焚毁,好减轻重量。
而女性版的太空厕所,看起来就像一个椭圆形的漏斗,周围的橡胶圈可以紧密贴合在臀部,解决了女性小便的难题。这一设计,一直延伸到现代版的太空厕所之中。
太空中固定的坐便器系统
在这之后,美国的NASA和俄罗斯的RFSA才设计出了固定的坐便器系统,太空舱里才算是有了真正的卫生间。
这种太空厕所配备有多个固定带,可以在你上厕所时牢牢得把臀部固定在马桶上。此外,厕所还配备了多组吹风机,可以让宇航员冲洗完屁股之后,自动风干。另外,尿液分流器,粪便干燥压缩器,以及臭味抑制器和细菌过滤器等装备也成了标配。到这时,宇航员上厕所才终于不是糟糕的体验了。
之后,因为有女性宇航员的加入,厕所还配备了帘子,帮助保护隐私。针对不同性别,厕所里也设计了两套马桶,或者两套尿液收集器使用,男女之间没法混用。
科普小贴士:STS-41-D任务是美国历史上第十二次航天飞机任务,也是发现号的首次太空飞行
年NASA发现号航天飞机执行STS-41-D任务时就出了岔子。因为太空马桶的尿液收集口结冰堵塞,所以除了上面唯一的一个女性还能用马桶之外,其他5名宇航员都只能用收集袋凑合。
到这里,一个现代版的太空厕所算是基本完成了。目前在轨的国际空间站,以及我国的天宫一号,太空厕所都是这种设计思路。不过具体细节,以及有没有更先进的技术,受技术保护的原因,我们普通人就没法了解更多了。
要说太空厕所还能怎么先进,大概就是加装回收利用系统,把尿液里的水份重新利用。而等到未来可以在太空或者火星种菜的时候,粪便还可以当做肥料利用。这些技术上的研发,大概就是太空厕所未来的发展趋势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其实女性太空厕所的设计也没有那么难,讲道理,等到坐便系统开发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解决女性上厕所的难题了。但是,美国批准女航天员出征,还是比前苏联晚了20年。原因曾饱受争议,那就是女性到底适不适合航天任务的问题。
女性适合航天飞行么
一个让公众以及学界担忧的问题是,航天飞行到底会不会对生育等生理活动产生永久损伤。不过到现在,这种担忧看起来是多余的,无论是男性航天员还是女性航天员,都有返回地球后成功生育出健康宝宝的记录。
比如说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她在返回地球的第二年就生下了孩子伊莉娜。这则实例才打消了人们对生育影响的担忧。
而我国的女性宇航员刘洋,在年完成太空任务之后,到年时也向媒体宣布,自己成为了母亲。所以说上太空会影响生育,完全是个谣言。真相是,虽然发现太空旅行会影响排卵,但回到地球之后就能恢复正常。不过,送女性宇航员在空间站里长期执行任务,还是让曾经的科学家忧心忡忡。
在年,美国就曾经选拔过女航天员,到年的夏末,一共有13位女飞行员最终入选,合格率比男性还高。然而到了年,美国却匆匆叫停了女航天员的培养计划。因为当时NASA的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女性的生理期可能会影响飞行任务的正常工作。
原因是这样的。在太空的微重力条件下,人类的心血管系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地面上,因为有重力的影响,所以血液想要进入头部就需要更多的力气,而下肢的血液流动要容易得多。
可如果是在失重条件下,情况就彻底变样了。这时没有重力影响,血液流到头部和腿部需要的血压,要比在地面上小,但心脏早已适应了地面的环境,所以依旧会用一样的力气泵送血液。结果,宇航员在太空多多少少都会出现脸部水肿和伸不直腿的症状。
也正因为此,研究人员才不能确定,在生理期的时候,女性排出经血的能力是否也会受到影响。要知道,如果经血没有办法顺利排出体外,而是堆积在腹部,有可能会导致腹膜炎。在太空环境中,治疗手段有限,宇航员可能会因此丧命。
直到后来,研究人员发现,在没有重力的条件下,子宫收缩依旧可以帮助血液顺利排出,才打消了NASA的顾虑。其实说起来,这层担忧和以前NASA闹过的另一个笑话非常相似。一开始,NASA担心宇航员在太空中没法喝水。因为没有重力,水就没办法自然从食管里下落到胃中了。直到后来,他们发现,人哪怕是在倒立的情况下,照样也能正常喝水,因为食道是会蠕动的······
结语
当然,有异性参与航天任务,涉及到的问题不只是上厕所,内衣,服装等细节都需要重新设计。而且太空舱还要考虑到隐私问题。
现代的空间里,已经没有男女混住的尴尬了。比如说在我国的天宫一号里,已经按照性别区分出了两个独立的睡眠区,每个宇航员都有专用的睡袋。在睡眠区依旧用帘子隔开,既可以睡觉,也可以擦洗身体。
在太空中没有办法直接沐浴洗澡,宇航员只能用消毒的毛巾擦拭,洗头发也用的是面洗发液的毛巾,用水则是靠袋装水一点一点挤到头发绳擦洗。
为了照顾女孩子爱干净的特点,对女性用水也有照顾,可以比男宇航员多用一些。希望在以后,我们能研发出真正的太空淋浴系统,让宇航员也能在宇宙中舒舒服服得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