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等部位的单独或多发的单核细胞浸润并形成肿瘤病灶为特点。主要临床特征是,两翼麻痹,各脏器、肌肉和皮肤发生淋巴细胞肿瘤。
1、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侵害鸡、火鸡、山鸡、鹌鹑等。1日龄雏鸡最容易感染。潜伏期短的3~4周,长的可达几个月。发病日龄一般在3~5月龄之间。
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带毒鸡舍的工作人员的衣服、鞋靴、鸡笼、车辆都可成为该病的传播媒介。另外吸血昆虫如某些甲壳虫、蚊子和鸡螨也是本病的传播媒介。
2、临床表现
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本病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神经型(古典型或慢性型)、内脏型(又称急性型)、眼型和皮肤型。有时可以混合发生。
神经型(古典型):病毒主要侵害鸡的外周神经系统。病毒侵害的部位不同,造成该神经所支配部位的不全麻痹或完全麻痹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如侵害腰荐神经丛或坐骨神经,造成一侧腿的不全或完全麻痹而形成一腿在前另一腿在后的劈叉姿势。造成病鸡无法站立而呈侧卧姿势。当侵害臂神经时病鸡翅膀下垂。迷走神经受损则鸡嗉囊膨大,食物不能下行。颈部神经受损时可见病鸡低头或歪头。虽然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感染此病鸡群精神尚好,有饮食欲,由于饮不到水而脱水,吃不到饲料而衰竭,或被其他鸡踩踏而死亡。
内脏型:多呈急性暴发,病情急骤,常见于幼龄鸡群。开始病鸡表现精神萎顿,几日后病鸡开始出现共济失调,蹲伏、随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麻痹,食欲不振、鸡冠肉髯苍白或萎缩、羽毛无光泽,有时见有腹泻,很多病鸡表现脱水,逐渐消瘦,最后衰竭而死。一般幼鸡,无典型临床症状。
皮肤型:此型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常表现为毛囊肿大、并以此羽囊为中心,形成白色小结节像米粒大至蚕豆大,或瘤状物在大腿部、颈部及躯干背面在生长粗大羽毛处较多见。
眼型:可出现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失明。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呈同心圆或斑点状以至弥漫的灰白色。瞳孔边缘不整齐,剩下针尖大的小孔。上述各型可在同一鸡群中发生。
3、病理剖检变化
神经型:病变主要在腹腔神经丛、臂神经丛、坐骨神经丛、内脏大神经。病变部位的神经变粗,水肿,颜色没有光泽呈灰白色或黄白色。神经形状粗细不均,有时可见小结节。
内脏型:病鸡的主要病理变化在各器官上发生肿瘤,肿瘤多呈结节状,形状近似于圆形,数量和大小各不相同。肿瘤突出器官表面呈灰白色,常侵害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胰、卵巢、肠系膜、睾丸、腺胃、肠道有肿瘤块。性腺肿瘤比较常见,卵巢最多(呈菜花样)。腺胃外观有的变长,有的变圆,胃壁变厚或厚薄不均,切开后腺乳头消失,黏膜出血坏死。肾脏有的呈菜花样,有的肝脏上没有肿瘤,但肿大5~6倍,肝小叶结构消失。
皮肤型:病死鸡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毛囊肿大或皮肤出现结节。皮肤病变以炎症型为主,但也有肿瘤型的。
眼型:主要表现为虹膜褪色,瞳孔边缘不齐。
4、诊断
马立克氏病一般临床上根据受害鸡群的年龄、临床症状,各器官病理变化、肿瘤的分布、发病率和死亡率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通过血清学试验和病毒分离。应注意与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淋巴细胞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鸡脑脊髓炎的鉴别诊断。
1、鸡新城疫
相似点:采食困难,翅膀麻痹,运动失调,腹泻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新城疫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严重出血,器官不出现肿瘤。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相似点:翅膀麻痹,走路摇摆,脱水,腹泻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剖检可见到法氏囊肿大、囊壁增厚、质硬、黏膜皱褶上出血、浆膜水肿,胸肌、腿肌、心肌、有出血斑。
3、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点:腹部膨大,消瘦,冠、髯苍白,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主要发生在6~18月龄,没有神经症症状。剖检可见到法氏囊出现结节性肿瘤。
4、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
相似点: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消瘦,冠、髯苍白等临床症状,剖检均可见到法氏囊萎缩。
不同点:发生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的鸡,生长停滞,羽毛生长异常。剖检法氏囊滤泡缩小,胸腺萎缩、充血、出血、水肿。
5、鸡脑脊髓炎
相似点:双肢麻痹,共济失调,脱水,消瘦等临床表现。剖检均可见到神经病变。
不同点:鸡脑脊髓炎主要发生在雏鸡,长以跗关节着地,头颈部震颤。剖检中枢神经元变性、肿大,外周神经无病变。
马立克氏病目前对马立克氏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只能采取疫苗接种和严格的兽医卫生措施加以控制。
1、预防
建立无马立克氏病鸡群,防止本病传入,幼鸡和成年鸡应分群饲养。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雏鸡在出壳24小时内接种疫苗。加强对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
2、治疗
发生本病后可在饲料中添加0.%~0.%氨苯磺脲可减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