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话健康
慢性窦炎是一种发生于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那么什么是鼻窦?鼻窦有哪些?慢性鼻窦炎的病因和症状又是什么呢?
什么是鼻窦?
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面骨中一些含气空腔。左右成对,鼻窦一共有四对,依其所在的颅骨命名,分别为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鼻窦炎是指鼻窦腔中粘膜肿胀及发炎,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多发病,是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的疾病。
慢性鼻窦炎的病因:
1.急性鼻窦炎:多因对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当,或对其未予彻底治疗以致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使之转为慢性。此为本病之首要病因。
2.鼻窦解剖因素:由于各个鼻窦特殊的或异常的解剖构造,不利于通气引流,亦为不可忽略的自身因素。
3.阻塞性病因:如鼻息肉、鼻甲肥大、鼻腔结石、鼻中隔偏曲、鼻腔肿瘤、鼻腔填塞等阻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的重要病因。
4.牙源性感染:因上列磨牙的牙根与上颌窦底部毗邻,若牙疾未获根治,易成为牙源性慢性上颌窦炎。
5.外伤和异物:如外伤骨折、异物存留或血块感染等,导致慢性鼻窦炎。
6.全身性因素:包括各种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疲劳过度而导致的机体抵抗力低下。
慢性鼻窦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
1.局部症状:例如浓涕、鼻塞、嗅觉障得、头痛、痰多,异物感或咽干痛等。
2.全身症状:头昏、易倦,精神不振、纳差,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症状。
3.其他症状:眼部有压迫感,亦可引起视力障碍,但比较少见,头部沉重压迫感,或仅有钝痛或闷胀痛。
随着人们对自身、疾病和环境的不断认识,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以疾病预防为主的理念也逐渐渗透到大众的生活之中,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或者控制慢性鼻及鼻窦炎的发生和进展呢?
1、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易罹本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机体免疫力。
①适当运动。实践证明,运动是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的最有效方法。可以通过慢走、慢跑、快走、快跑、爬山、户外的各种球类活动、游泳、武术、太极拳、健身操等多种锻炼身体的形式增强体质,这些活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系统的功能,改善机体状况。老人运动能力和身体耐受性差,爬山、自行车等容易伤害骨关节,造成膝盖损伤。运动只要心跳加速即可,晚餐后散步就很适合,这样就可以达到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②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的情绪可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不要使自己处于紧张和压力之下,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荷尔蒙成分增多,从而压抑身体免疫功能。只有在一种健康平衡的状态下免疫力才是最好的。
③保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疲劳。研究表明,长期通宵熬夜会严重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从而更容易感染病毒。熬夜会消耗机体肌肉组织,长此以往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尤其是在传染病高发或季节交替时,易出现因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而导致的荨麻疹、流感、过敏性鼻炎等与免疫力下降相关的疾病。充足的睡眠要保证醒来时体力恢复、精力充沛,一般成人每天睡眠时间在7-8小时,老人也不要低于6小时。
④均衡营养,合理饮食。要保持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就要科学膳食,均衡地摄取营养。为此,在膳食过程中要注意:食物多样化,合理搭配,全面补充;多吃蔬菜、水果、谷类食物,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素等人体所需营养;选择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食物,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减少引起肥胖和诸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尽量少喝酒,不抽烟,维持体内氧及维生素C的正常代谢,避免大量自由基的产生。切忌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⑤在秋冬季节或感冒流行期间,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外出戴口罩,避免公众聚会,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2、减少或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变应性鼻炎反复发作,导致鼻腔黏膜功能的损害而引发鼻窦炎。
在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已明确的过敏原。花粉过敏者应尽量减少在花粉旺盛的季节外出、减少开窗次数或在外出时佩戴口罩、眼镜及鼻过滤器等。以减少鼻腔直接接触花粉,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复发。对动物皮屑过敏者可尽量远离小动物及家中尽量不要喂养宠物。及时更换、清洗床单、被罩,避免螨虫及其分泌物诱发过敏性鼻炎。对灰尘及真菌过敏者,应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在扫地前湿润地面,减少扫地时的尘土飞扬,或扫地时佩戴口罩避免灰尘吸入鼻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使用空气净化机和吸尘器。彻底杀灭蟑螂等害虫,其排泄物中的蛋白是引起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的重要物质。
3、控制室内霉菌和霉变发生。
霉菌可以释放胞子从而引起过敏症状,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各个生活角落,尤其是湿润的环境中,如地下室及卫生间,一般霉菌的来源包括家用湿化器,浴缸,湿毛毯,淋浴房,花草,旧报纸,垃圾箱等,可定期使用清洁剂清洗卫生间及垃圾箱。如衣物发生霉变应尽早扔掉,或者酌情处理,去除霉菌。保持书籍、报纸和衣物的干燥通风,食物也应放入冰箱,防止霉变。房间和阳台上最好不要有经常需要浇水的喜阴类植物,潮湿的土壤里可能隐藏着大量的霉菌。
4、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
错误的擤鼻可因压力将细菌冲人鼻窦,引发鼻窦炎,正确的擤鼻方法是:用手指轻压一侧鼻孔,气由另一侧鼻孔呼出,轻轻擤出鼻涕,再换另一侧鼻孔。或者将鼻涕回吸入口中再吐出(儿童不推荐)。擤鼻后注意洗手。注意事项:(1)不要两个鼻孔一起擤。(2)勿太过用力擤鼻涕。(3)不建议频繁擤鼻涕,会加重鼻腔粘膜肿胀。如果持续鼻腔不通畅,需要及时就医。
5、平时注意鼻腔卫生,正确清理鼻腔。
每天有大量的尘埃,细菌等被鼻毛黏膜分泌的液体所吸附而滞留鼻腔形成鼻痂,鼻痂为细菌、病毒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会使局部黏膜充血、肿胀而发生炎症,极易诱发伤风感冒和鼻炎等。对于鼻腔里的鼻痂有些人往往用手去扣,容易造成鼻腔黏膜的局部创伤,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可能造成逆行感染而诱发鼻窦炎。鼻腔冲洗是治疗鼻腔、鼻窦疾病的一种常用辅助治疗方法,是通过冲洗液将鼻腔内的黏涕、血痂、病菌及致敏原冲出鼻腔,以达到提高鼻腔黏膜纤毛功能、减少炎性因子释放、降低鼻黏膜水肿的作用。
鼻腔冲洗的操作步骤:
(1)将配置好的冲洗液置于冲洗器中(水温:32-38℃,容量不少于ml,一般采用0.9%生理盐水)
(2)身体稍向前倾,低头面向水池,嘴巴微张,头偏向冲洗鼻孔的另一侧,冲洗时利用压力使冲洗液从一侧鼻孔流进鼻腔,经过鼻咽部再从另一侧或口中流出,冲洗完毕换另一侧鼻腔冲洗,注意冲洗压力不可过大,冲洗过程中用嘴呼吸,鼻子不要吸气,以免呛水。每天冲洗1-2次。
6、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全身免疫性疾病,梅毒,结核,贫血,糖尿病等抵抗力低下时,易诱发鼻窦炎。牙病、腺样体肥大及慢性扁桃体炎等邻近组织感染也可诱发鼻窦炎。鼻腔内的阻塞性病因,如鼻息肉、鼻甲肥大、鼻腔结石、鼻中隔偏曲、鼻腔肿瘤、鼻腔填塞等阻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的疾病及因素,也是本病的重要病因。如遇到以下情况,及时就医:
①当出现头昏、易倦、精神抑郁、萎靡不振、胃纳差、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工作效率降低、鼻塞、流涕、嗅觉障碍、局部疼痛和头痛时及时就医。
②鼻腔异物,如纽扣、玩具、花生、水蛭、寄生虫等特别是儿童,缺乏生活经验,有时会误将异物塞进鼻腔,或者是家住农村的孩子,告知其不要用稻田水洗脸,以免水蛭、昆虫等爬入鼻腔。家长若在陪伴过程中发现孩子鼻腔出现异常情况,特别是一侧鼻腔出现持续性鼻塞,浓臭涕时,应及时就医,切勿拖延耽误病情,诱发鼻窦炎。
③外伤:以上颌窦和额窦外伤为多见,如骨折、异物存留或血块感染等可引起鼻窦的急性病变。
④飞行员、潜水员职业者如出现气压创伤性鼻窦炎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最后谈一下慢性鼻窦炎的治疗,首选药物治疗,如果伴有鼻息肉或者鼻腔结构异常者,首选手术治疗。
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主要有:
1、糖皮质激素类:抗炎、抗水肿和免疫抑制作用。
2、抗菌药物:轻症患者酌情使用抗菌药物,重度首选口服阿莫西林或头孢呋辛酯。
3、黏液溶解促排剂:影响呼吸道黏液性质和促进分泌物清除。
4、减充血剂:缓解鼻黏膜炎性反应导致的黏膜充血和肿胀。
5、鼻腔冲洗:可使用0.9%生理盐水溶液或按医嘱使用药液冲洗鼻腔。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是: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窦引流的解剖学异常;影响上述位置的息肉;原则上不少于12周的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满意;出现颅、眶并发症的情况。手术方式是鼻内镜下各组鼻窦开放手术,手术原则是在彻底清楚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护正常结构功能性,保护鼻黏膜,减少对黏膜的撕扯。术后要注意根据医嘱定期复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海市医院
主管护师孙敏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