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原则
病毒性肝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充足休息、合理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和损害肝脏的药物。
(二)主要措施
1.慢性肝炎一般采用综合治疗,除了合理休息和营养外,还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保护肝细胞、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及抗纤维化等治疗。亦可采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
(1)保肝和支持疗法:①非特异性护肝药:维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葡醛内酯(肝泰乐)等;②降酶药:五味子类药、山豆根类、垂盆草等;③促进能量代谢药物:肌酐、ATP、辅酶A等;④退黄药物:丹参、右旋糖酐40、山莨菪碱等;⑤输注清蛋白或血浆。
(2)抗病毒治疗:
1)干扰素:干扰素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适应证:有HBV复制(HBeAg阳性及HBVDNA阳性)同时ALT升高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用干扰素治疗:血清胆红素>正常值上限2倍;失代偿性肝硬化;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器官病变。推荐方案(成人):普通干扰素每次5MU,每周3次,皮下或肌内注射,疗程4~6个月,根据病情可延长至1年。长效干扰素每周1次,疗程1年。
2)核苷类药物:目前该类药物仅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对HBVDNA复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等。
3)免疫调控药物:如胸腺肽或胸腺素、转移因子、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等。某些中草药提取物如猪苓多糖、香菇多糖亦有免疫调节作用。
4)抗肝纤维化治疗:主要有丹参、冬虫夏草等。
2.重型肝炎原则是以支持和对症疗法为基础的综合治疗,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对难以保守恢复的病例,有条件时可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争取行肝移植。
3.淤胆型肝炎早期治疗同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持续不退时,可适量加用激素治疗,2周后逐步减量。
4.肝炎肝硬化治疗基本同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的治疗。有脾功能亢进或门脉高压者可选用手术或介入治疗。
1.活动无耐力与肝细胞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病人摄入不足和呕吐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肝细胞受损影响胆盐排泄,胆盐沉积于皮肤致皮肤瘙痒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肝炎的传播途径、治疗、护理和预防等相关知识。
5.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出血、肝肾综合征等。
1.病人体力增强,乏力症状有所缓解,能参加适宜的体力活动。
2.病人营养状况改善,食欲好转或恢复,体重逐渐增加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3.病人皮肤完整、无破损。
4.病人能正确认识疾病,主动有效地控制焦虑紧张情绪。
5.病人无并发症发生,或出现并发症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处理。
(一)一般护理
1.隔离乙、丙、丁型肝炎实施血液/体液隔离。接触病人血液时戴手套,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用耗材,血液污染的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2.休息和活动全身症状明显时应强调卧床休息。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但应避免过劳和重体力劳动。
3.饮食护理合理饮食也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一项重要措施。因合理的饮食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1)慢性肝炎: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有利于肝脏修复,但有肝性脑病先兆应限制蛋白质摄入。有腹水者应该给予低盐饮食,腹水严重者限制摄入液量在lml/d左右。
(2)重型肝炎病人:应给予低脂、低盐、高糖、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蛋白质应少于0.5g/kg。进食不足者应输入10%~15%葡萄糖,加适量胰岛素,总液量以ml/d为宜,不宜过多。各型肝炎病人均避免饮酒,因乙醇能严重损害肝脏,使肝炎加重或使病程迁延。不宜长期高糖高热量饮食,尤其有糖尿病倾向和肥胖者,以防诱发糖尿病和脂肪肝。腹胀者,减少产气食品的摄入。
4.生活护理指导病人做好皮肤、口腔护理,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病房定期紫外线消毒,减少探视。
(二)对症护理
1.肝肾综合征肝肾综合征是肝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对出现少尿或无尿的病人应严格记录出入量,根据“量出而入”原则控制入液量,以免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而诱发肝性脑病。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和禁止含钾饮食。禁用肾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药物。注意利尿剂的利尿效果,对大量利尿、大量及多次放腹水、严重感染的病人应加强观察,以免诱发肝衰竭。
2.肝性脑病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症状,如有无违拗、哭泣、喊叫、当众便溺等,如有以上表现,护士不要轻易训斥病人。定期检查病人的定向力、计算力,及时发现肝性脑病早期表现。昏迷病人按昏迷常规进行护理。
3.出血观察有无牙龌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呕血、便血及注射部位出血等,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出血程度。告知病人不要用手指挖鼻或用牙签剔牙,不用硬毛牙刷刷牙,刷牙后有出血者可用棉棒擦洗或用水漱口。注射后局部至少压迫10~15分钟,以避免出血。若发生出血时,根据不同出血部位给予相应护理。
4.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减少胆盐对皮肤的刺激,嘱病人用温水轻擦皮肤,忌用碱性肥皂擦洗;保持床单清洁,床铺平整;经常更换内衣,内裤,减少刺激,增加舒适感;昏迷和腹水病人,应经常更换体位,对骨突受压部位及水肿部位进行按摩,局部垫软枕,防止压疮发生。
(三)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观察病人黄疸的加深或消退情况;观察消化道症状与饮食、药物的关系;当出现并发症征象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四)用药护理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者,应注意所用药物的给药方法、剂量,并密切观察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向病人解释干扰素治疗的目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1)注射干扰素2~4小时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等“流感样综合征”,随着治疗次数增加,反应会逐渐减轻,注意多饮水,卧床怵息;
(2)干扰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嘱病人定期复查血象;
(3)干扰素使用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缺乏、ALT升高、脱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一般不需停药;
(4)大剂量皮下注射会出现局部疼痛红斑,一般2~3日可自行消失。用药时可适当增加溶剂量,并缓慢推注,可减轻局部不良反应。病人使用拉米夫定时一定要遵医嘱停药,防止停药反跳,并注意观察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用药时及停药后均应加强随访观察,每3~6个月复查HBVDNA、HBeAg、ALT、AST等。孕妇禁用干扰素,用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至少6个月应避孕。
(五)心理护理观察病人的心理及情绪反应,关心体贴病人,多给予鼓励和安慰。经常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指导病人保持豁达、乐观心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预防
(1)控制传染源:急性病人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根据病毒复制指标评估传染性大小。加强对从事饮食业、托幼机构和献血人员的检查也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环节。
(2)切断传播途径:乙、丙、丁型肝炎: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严格消毒灭菌;加强血制品管理,对献血人员进行严格筛选;采取主动和被动免疫阻断母婴传播;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和任何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
(3)保护易感人群:
①乙型肝炎:易感者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是儿童计划免疫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肝流行的最关键措施。凡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应接种乙肝疫苗,按照0个月、1个月、6个月的接种程序间隔注射3次。HBV感染母亲的新生儿及暴露于HBV的易感者应立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②目前对丙、丁型肝炎尚缺乏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
2.宣教
(1)讲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疾病传播知识。
(2)介绍隔离的目的及隔离方法:指导病人在家中实行分餐制,注意对食具、用具、衣被、排泄物的消毒。
(3)向病人讲解充足的休息、营养、预防并发症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应当服从医务人员的指导。
(4)向病人讲解有关抗病毒药物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最好3~6个月随访一次,检测肝功能及病毒标志物。
(5)介绍各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及慢性化因素,一般甲型、戊型肝炎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而其余各型肝炎部分病人可反复发作,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反复发作的主要诱因为过度劳累、暴饮暴食、酗酒、不合理用药、感染、不良情绪等,应帮助病人分析复发原因,并尽量避免。
1.病人活动耐力是否恢复正常,能否进行适量体力活动。
2.病人食欲是否增加,营养状态有无改善。
3.病人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损。
4.病人焦虑紧张情绪有无缓解或消失。
5.病人有无并发症发生或并发并发症症状轻微。
6.病人是否能了解疾病有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