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水肿顽固,病在三脏三焦 [复制链接]

1#

有些人最怕提到积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肾积水等,无论是全身的还是局部的,都是水肿。大部分吃利尿药的人发现,用上就好,吃久了不但没有效果,而且口干舌燥、疲惫瘫软、腹胀、心慌、阵发性心悸、抽筋等。面对顽固性水肿,该如何治疗?下面,请吉林省第一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授老师吴晓霞,跟大家聊聊不可忽视的顽固性水肿。

水肿乱服利尿药会诱发后遗症

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都出现过面部浮肿,很多人觉得这不是什么大病,可也要注意了,脸上浮肿可能是肾病的前兆。大部分浮肿是由肾脏或心脏疾病所引起的,不过,有时候肝病的腹水、蛋白质不足引起的营养失调或更年期障碍的激素异常等,也会造成浮肿。一般健康人在早晨醒后也可以出现极轻度的浮肿,但起床活动后会在20分钟内消失。如果在清晨醒后,头面部有明显浮肿,特别是眼睑浮肿,或伴有全身浮肿,还可伴有胸闷、心慌、气短等心脏病症状,则是患有肾病或心脏病。

水肿发病的原因较多,一旦发现水肿不能乱服利尿药。有些患者,因双脚肿胀,自行服用某种利尿药,因水分过度排出,脱水严重导致休克,甚至需要紧急抢救,这类患者,医生诊断为内分泌性水肿,而非肾源性水肿。治疗水肿必须对症下药,自行服药会诱发严重的后遗症,口干舌燥、疲惫瘫软、腹胀、心慌、阵发性心悸等。且长期服用利尿药会产生耐药性,用上药就好,停药就复发,反反复复。

长期水肿会产生多脏器病变

很多人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发肿,其实水肿发病的部位和脏器病变相关。《景岳全书·肿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人体水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才能使脾气、肺气、心气、肾气正常运转工作。若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水湿浸渍、疮毒浸淫、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导致脾、肺、肾三脏腑及三焦功能失调,会使膀胱气化不利,体内积液,引发水肿。因外邪、疮毒、湿热所致的水肿,病位多在肺脾;因内伤所致的水肿,病位多在脾肾。

一般水肿的发病并非因单一脏器,因为肺、脾、肾三脏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由肺脾疾病而引发的水肿,得久了必会伤及肾,导致肾虚而使水肿加重;肾虚会上逆到肺,则肺气不降,失掉宣降通调的功能,而加重水肿。三脏相互联系,随病情的加重会从单一脏器病变转变为多脏器病变。

阴阳水肿对证分型而治

多年前《黄帝内经》对水肿的病因病机就有阐述。后期不断完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设有关于水肿的专篇,为分型论治树立规范,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辨证地运用了发汗、利小便的两大治法。以此法为原则细分阴阳而治,阳水主要治以发汗、利小便、宜肺健脾;阴水则主要治以温阳益气、健脾、益肾、补心,兼利小便,酌情化淤,总以扶正助气化为治。

阳水

1.风水相搏证:眼睑浮肿,全身水肿。治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2.湿毒浸淫证: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治以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3.水湿浸渍: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压没过手指,小便少。治法以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4.湿热壅盛:遍体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分利湿热而治。

阴水1.脾阳虚衰:腰部以下更为严重,按完凹陷不易恢复。治法以健脾温阳利水。

2.肾阳衰微证:水肿反复消长,面浮身肿,腰下更肿,按之凹陷不起并有肾阳虚症状。治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3.淤水互结证:水肿长期不消,四肢或全身浮肿,活血祛淤,化气行水治之。

古方治肿不反弹,解表利水消肿

由于水肿的发生是错综复杂的,在治疗上往往不是只固定一法,而是多法合用。例如越脾汤发汗同时兼有利水,防己黄芪汤在利小便同时兼有发汗,附子汤在温肾阳利水时兼健脾利水等。一般水肿在发病过程中往往虚实互现,在治疗上攻补兼施,合方运用。此外运用脐疗法开窍利尿,饮食药膳配以千金鲤鱼方更能事半功倍。前不久有一位患者,间断胸闷憋气4年余,双下肢水肿20余天。望闻问切诊后总结其症状为:胸闷憋气,双下肢水肿,舌胖暗,苔白稍腻,脉弦滑。后诊断为:脾肾阳虚型水肿。用白术、茯苓、桂枝、泽泻等中药温肾健脾,利水消肿。经治疗诸症基本消失,又服7剂巩固,随访半年未复发。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