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为难《一年级》的孩子们了!“塑料普通话”真的不是湖南人的错!,
(专家:赵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现代汉语专业博士,现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讲授课程包括现代汉语、汉语语音学、汉语语法学、应用语言学等。典型的学院派风格,研究兴趣集中于语言学、语言哲学、语义络。)
最新一期的《一年级》节目,湖(fu 哈哈)南(lan
哈哈)人的发音问题火了起来,带来了不少笑料,观众在捧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湖南话的语言魅力!
刘(niu)奶(lai)奶(lai)买了瓶牛(liu)奶(lai),牛(liu)奶(lai)奶(lai)买了一斤牛(liu)肉,刘奶奶拿错了牛奶奶的牛肉,牛奶奶拿错了刘奶奶的牛,到底是牛奶奶拿错了刘奶奶的牛肉还是牛奶奶错拿了刘奶奶的牛奶。
本期《一年级》的节目中,为了通过第一次的普通话口语测试,大家纷纷考前大备战,为了让“拼音困难户”们顺利过关,老师们制定了分组强化计划。可是,马皓轩b、f、g不分,李昊煜n、m不分,这让老师和父母崩溃暴走。
湖南话和不少方言中n、l不分,z、zh混用,in、ing难辨,当然,还有那些绕口令:比如“黑化肥发灰会挥发”或是“红凤凰粉凤凰粉红凤凰飞”之类的,就更令湖南人发怵了。
事实上,湘语的情况略微有些特别,它本身就分化成为老湘语和新湘语两大类,在老湘语中,照(zhao)穿(chuan)床(chuang)审(shen)禅(chan)的声母还是跟精(jing)清(qing)从(cong)心(xin)邪(xie)的声母能分开(这些字都是古代声母的代表字),而新湘语就把在北京音中演化成翘舌音的前一组(照、穿、床、审、禅)都念成平舌音了。
在不同方言中也是有不同的分分合合,老湘语中也曾经有过洪音不分,细音分的阶段,嘴张得大就是洪音,嘴张得小呢,就是细音。而到底是n都念成了l,还是l都念成了n,还真是没准的事儿。再加上湖南省还有不少讲赣语和客家话的人,就更不能一言以蔽之了。还有浊声母和入声字演化带来的声调差异以及大量的文白异读,更是连语音对应规律都能让人眼花缭乱。
模仿是学语言的天赋,但因为有肌肉记忆和心理印象,很多人的听感也会受影响。南(nan)兰(lan)知(zhi)资(zi)列出来反复对照着听,先辨清再说,会是比较有利的顺序,要不即便嘴里能说,耳中听不出来,一不留神就又会混淆。记牢代表字,譬如知道“良”念l,那么“狼、郎、廊”也都是同样的声母,而凡是跟ua和uai韵母相拼的字都念翘舌音,那么“抓、刷、帅”也就没问题,虽然有形声字和语音对应规律,但最有效的,还是耐住性子一个字一个字学,一个字一个字念准,这样能避开例外这个陷阱,譬如“弄”偏偏念n,其实是北京话搞错了呢,但习非成是、约定俗成,我们只能接受啦。
最重要的还是在切换,塑普也许并非理想的状况,理想的状况是双语,一口地道的长沙话或湘乡话,随时可以切换成略带口音或经过苦练之后标准的普通话。语言既是种工具,也承载着文化,工具越标准越规范越好用,而文化则应该多元,对个人而言,能够在多种语言之间自由切换,则成为一种值得自豪的技能。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本来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明清以来的“蓝青官话”(蓝青比喻不纯粹,即带有地方口音的官方话语)慢慢变成带点口音的(现代)普通话,越来越靠近标准普通话,“塑普”(非专业词汇,泛指南方不甚标准的普通话,或者带有地方腔调的普通话)也是蓝青官话的一类,也许用塑料比喻软、容易变形或不够标准,如今成为很特别的混合语,反而固化了某些发音方式,正如《一年级》节目里所说的,可以速成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