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荨麻疹,起病急促瘙痒强烈,中医如何辩证 [复制链接]

1#

荨麻疹,现在俗称“风团”、“风疹块”等,因皮肤或黏膜小血管扩张渗透出现的局限水肿反应,在皮肤表面以成块、成片凸起的风团为表现形式,发生突然,有时莫名其妙消失了。主要是痒感很强,病症部位比较骇人。

荨麻疹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两种,急性荨麻疹一般几个小时内可平复,若持续6周以上经常出现风团,则可能是慢性荨麻疹。这两个类型都可复发,临床上,荨麻疹有时是血管神经水肿、过敏性休克的前期征兆。

荨麻疹病症不算大,但病因较多,如过敏、食物、感染、药物、接触化学物质、自身疾病、蚊虫叮咬、免疫力、运动等因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通常正规诊所就能医治,主要是西药,如用炉甘石洗剂或扑尔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组胺类药物,见效快,但也容易复发,有的易形成药物依赖或影响工作。

荨麻疹在中医历史上有多个病名,如“赤白游风”、“鬼风疙瘩”、“瘾疹”等,现代一般叫荨麻疹,各个病症表现基本相同,病症在皮肤,病机在脏腑,含肝、肺、脾、胃、肾。

肝:这是荨麻疹的关键脏器,肝为“风脏”。中医认为,荨麻疹与风邪有直接关系,风至疹起,诸风分为外感风邪和内生风邪两大类。但不管哪一种,“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主藏血、主疏泄、主情志,肝出毛病,则血不足,又会影响气的循行,致气血不足,疏泄不畅,情志不舒,现代多见于焦虑、紧张、郁闷、压力大等等。同样会影响气血,使荨麻疹具备生成条件。

肺:肺主气,主皮毛,司呼吸,与外部风邪入侵有直接联系,当风邪直接影响皮肤,人体在寒热不均、劳累、运动等情况下,也会引起荨麻疹。

脾:后天之本,主运化,生化气血,诸湿肿满归于脾。脾失健运,则有痰湿,且气血不畅,湿浊内生,为内邪,内邪生风,为荨麻疹创造条件。

胃:主受纳、腐熟,与脾密不可分,通常一个有问题,会直接影响另一个。当患者食不甘味,胃气失调,会引起脾虚,进而血虚生风,出现风团和瘙痒。

肾:先天之本,主水液、主藏精,是全身阴阳枢纽,中医典籍《素问》中有“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的记录,可见肾与荨麻疹也有密切联系,特别是慢性荨麻疹,要从调和阴阳、治肾虚上入手。

知道了荨麻疹的病机,那么对荨麻疹的分型,有5种,可用不同的中药方子对症施治:

1、风热型,起病突然,发展迅速,全身都可能出现,风团红且热,气温升高多发,观舌象红,舌苔黄薄,且有咽喉肿痛、发热的现象,以祛风清热为主,用桑菊饮。

2、风寒型,起病部位多见于头颈、前胸、四肢等,受凉后痒感加剧,冬天多见,风团颜色淡红或泛白,舌象胖,苔白腻,以祛风散寒为主,用荆防败毒草散。

3、脾虚型,四肢冰凉,体感寒冷,有胃胀胃闷,腹痛腹泻等问题,风团反复发作,一年四季都会发生,舌象偏淡,苔白,以温中健脾醒胃为主,用桂枝汤和附子理中汤。

4、血热型,皮肤起病突然,以灼热为主,抓挠后有成团或条状痕迹,越抓越多,多起病于傍晚或午夜上半夜,口干舌燥,心烦不安,伴有失眠现象,舌象发红,苔黄薄,以清热凉血为主,用消风散。

5、血虚型,与血热型不同,多见于午后或下半夜发作,或运动、劳动后出现,风团易反复,舌红、舌苔淡,养养血滋阴,用当归饮子。

诊治、看病需遵医嘱,用药需辨证,不可乱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