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科技:北京LOW-E玻璃基地投产 发力绿色城市
金晶科技公司业务起源于玻璃,目前业务中包括玻璃与纯碱。由于玻璃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012年开始,玻璃、纯碱行业陷入了全行业亏损的困境,全球经济的放缓更是让困境雪上加霜。金晶科技的业绩也不可避免地在2012年出现下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87亿元,同比下降9.36%,实现净利润-3.6亿元,下降-291.67。
在不利的行业环境中,金晶科技一方面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成本,开展燃料变革,逐步提高替代性燃料使用比例;上马余热发电,采取避峰就谷用电;采用新型包装材料,降低物料消耗等措施,公司的成本出现明显下降。同时,金晶科技也加大了新产品研发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这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成效。在行业形势略有好转的情况下,金晶科技在2013年半年报实现逆转,实现营业收入16.27亿元,同比增长14.49%,净利润6356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25.15亿元,同比增长15.45%,净利润9152.4万元,实现稳步增长。
资料显示,公司作为国内玻璃行业的代表企业,于2005年与世界玻璃巨头之一的美国PPG公司合作,成为当时国内唯一能生产超白玻璃的企业。稀缺性使得当时超白玻璃价格高企,售价高达普通玻璃的4-5倍,保证了超白玻璃高达50%以上的毛利率,这也使得金晶科技上一轮周期中盈利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中投证券的报告显示,超白玻璃的高盈利吸引着来自同行的竞争,且随着国内技术水平的提升,其进入门槛有所降低。2010年以后,超白玻璃的供给大量增加,超白玻璃价格大幅下降。超白玻璃的价格,从2005年刚投产时普通玻璃的4倍,到2012年下降到不到普通玻璃的2倍。由于超白玻璃生产过程中超白砂等原材料价格远高于普通玻璃,因此2012年的盈利基本上也与普通玻璃相差无几,基本上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
目前,尽管金晶科技的超白玻璃产品一直稳居超白第一品牌的行业引领者地位,高端市场对金晶超白的认可度较高,超白大板、厚板作为差异化产品,也为公司贡献了可喜的利润;但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也迫使金晶科技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此次北京基地投产的LOW-E玻璃,就是这样一个新产品。
金晶科技之前已经涉足LOW-E玻璃的生产,公司在淄博生产基地有230万平米的离线LOW-E玻璃产能,该资产是于2010年7月从股东收购而得,由于产能规模较小该生产线对公司业绩贡献有限。此次北京1000万平米在线LOW-E生产线投产后,公司玻璃深加工比例将大大增强。该生产线建设起点较高,受让了PPG公司“普通及可钢化三银镀膜玻璃技术”,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此外,预计公司将采用北京生产线超白浮法玻璃作为原片,生产高端的超白LOW-E玻璃。
本周金晶科技还发布公告,宣布公司与美国PPG工业集团在北京签署《绿色城市联盟启动及全球市场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技术、产品、品牌、团队等领域,共同开展面向全球的市场战略合作。美国PPG公司是世界500强之一,其生产的三银LOW-E玻璃是当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一种节能玻璃产品。公告称,基于金晶科技和PPG的全球化的市场战略合作,共同成立服务于中国建筑高端市场的“绿色城市联盟”,打造一个专注于中国绿色建筑的专业性高端行业平台,基于此平台,将汇聚行业优质资源为中国绿色建筑提供方案式的专业化服务,引领、推动中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公告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与格拉司通的合作,双方共同推广离线可钢双银、三银LOW-E玻璃等高端玻璃产品;共同参与推进高端节能LOW-E玻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提升离线可钢双银、三银LOW-E的市场占有率,提高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双方未来的市场扩张策略并获得市场份额,并且为双方合作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中投证券在调研后发现,目前LOW-E市场竞争格局稳定,以南玻、信义为首的大型玻璃厂商基本完成了LOW-E玻璃的全国布局,并以规模优势逐步占领市场。目前排名前四大的LOW-E企业产能规模均超过1000万平米。对于金晶科技来讲,先发优势已经难以获取,但规模大、布点好、品质高可能成为打开市场的重要手段。
中投证券认为,北京所处的京津唐区域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之一,对建筑玻璃特别是节能玻璃需求旺盛。公司生产基地设在北京大兴,是目前最接近北京市场的玻璃生产地,投产后有望辐射华北、西北与东北市场。若公司投产后市场开拓顺利,以规模看有望逐步挤身国内前几大LOW-E厂商行列。新的业务也将提供公司未来增长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